有些善意策略红,可能悄悄伤了两个孩子……
你好,我是蓁蓁,一个80后宝妈~家有12岁儿子,在科学养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前几天,闺蜜收拾女儿穿不了的衣服,有好几套品牌童装还都挺新的,她就细心打包好准备送给同事的女儿。
没想到第二天同事委婉地发来信息:孩子说这是别的小朋友穿过的,死活不肯穿……要不,你还是拿回去吧。
闺蜜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好心送衣服,怎么还落被嫌弃了?
相信很多妈妈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孩子的衣服小了,玩具不喜欢玩了,但又都是真金白银买回来的,也都还很新,觉得送给有需要的宝宝是“物尽其用”。
但下面3样东西,真的不能送人!
哪怕再新再好,送出去可能会对两个孩子都不好。
第一样:安全座椅和防护用品
我有个朋友从表哥家接手了一个“几乎全新”的儿童安全座椅。
可用了没多久,一次轻微刮蹭后,座椅竟然出现了不该有的松动,幸好当时车速不快,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真是把他吓出一身冷汗!
安全座椅可能看起来很新,但哪怕只是一次轻微的碰撞,它的内部结构也可能受损。
所以专家建议策略红,安全座椅、头盔等关乎生命安全的物品,使用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安全起见,一系列的安全用品都尽量不要赠与亲友,以免发生危险。
第二样:口腔用品和贴身衣物
我有个表亲家有两个孩子,大宝不用奶嘴了,家长就简单消毒了一下,给二宝用了,结果二宝莫名其妙得了口腔溃疡,一查才发现是病毒感染。
口腔是人体最容易藏匿细菌的地方之一。
牙刷、奶嘴上都会附着着大量微生物,普通的家用消毒方式,很难彻底杀灭所有细菌和病毒。
把孩子用过的此类东西送人,可能导致交叉感染。
同样,内衣裤、泳衣泳裤等贴身衣物直接接触皮肤,而且孩子的皮肤更娇嫩,抵抗力也弱,使用二手内衣裤和泳衣,孩子容易皮肤过敏、湿疹等问题。
如果家里有这类物品闲置,建议直接丢弃,不要转赠。
第三样:承载情感的特殊物件我家Coco去同学家玩,回家时我就看他拿着一个“跑跑熊”,说是同学妈妈送给他的。
我详细一问才知道,同学本来是不愿意的,是同学的妈妈看Coco喜欢,就做主送给他了。
我想想总觉得不妥,就带着Coco给人家送回去了。
到他家的时候,正赶上Coco的同学在哭,原来这个“跑跑熊”是人家孩子从小抱着睡觉的,看似不值几个钱,但却夺走了孩子的安全感。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就开始有了物权意识。
当物权遭到侵犯,孩子会本能地反抗。
物权期是所有孩子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只有拥有了物权安全感,孩子才能获得良好的自尊,也才能更好地分享。
所以把孩子的东西送人,一定要询问孩子的意见,不要让孩子伤心,还摧毁了他的安全感。
可以告诉孩子,他的衣服、玩具、图书等都是属于他自己的,他有权决定是否分享。
当孩子不愿分享不要强迫他,也不要给他贴上小气、自私的标签。
如果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要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允许他把最心爱的玩具收起来。
写在最后
养娃不易,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有很多东西都会闲置下来。
一些书籍、文具、玩具,如果还能重复利用,送人也没啥问题,还能增进感情。
只是在分享时要留神,别忽视安全和健康问题,也别忘了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
下次清理物品时,可以问问孩子:“这些你不再需要的东西,你希望妈妈怎么处理?”
给孩子尊重,他才能自重!
欢迎关注+点赞+分享,让更多家长看到噢!
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