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猜,你肯定听过「大道至简」这个词牛来了,你也很有可能在投资领域的文章或直播中,听到过类似「做好简单的事比追求复杂理论更重要」这类理念。
简单很重要,甚至常常比复杂的投资策略更有效,这当然是对的,事实上,理财笔记专栏之前也有好几期是在阐述简单的力量。然而,追求简单的道路上,也暗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陷阱——混淆「至简」和「过简」。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流传甚广,「Everything should be made as simple as possible, but not simpler.(一切都应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过于简单)」
你看,这句话朗朗上口,自带押韵,而且来自拥有顶级智慧的爱因斯坦,肯定是有道理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投资启发,做投资也得追求尽可能简单,这也很好理解,复杂投资策略往往基于复杂理论驱动,光理解就需要很高的知识门槛,而且执行复杂策略策略通常需要更多的交易操作。对投资者而言,每一次操作都是对人性的考验,操作越多意味着考验越多,也就意味着没通过考验的失败次数会更多。
同时,做投资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投资毕竟是一件需要深度思考和正确执行,并且时刻与人性对抗的事,如果对投资的理解过于简单,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或者在执行上面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综上所述,投资这件事,大道至简,但不能过简。
好,现在我们回头来看上面这段阐述,说得有没有道理?当然有道理。引用的是爱因斯坦的原话,并且结合投资做了解释,没问题。
但是牛来了,上面这段话对投资没啥用,因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它并没有讲清楚,「尽可能简单」和「过于简单」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判断自己的思考体系是至简还是过简。
你可能会问,可是爱因斯坦他老人家也没解释这区别啊?不,其实爱因斯坦的原话是有解释的,只是后人为了方便传播,简写了他的原话,而这个简写过于简单化,导致丢失了中间极为重要的阐述。
当时是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牛津大学做了一场著名的演讲,题为《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论理论的方法)。这场演讲正值他离开纳粹德国前往美国之前,对他而言是一个思想反思的重要时刻。
这场演讲稿的书面文稿是德文,后来收录进了爱因斯坦的文集,而现场是用英语演讲,我们就以英文演讲的内容作为完整原话,「It can scarcely be denied that the supreme goal of all theory is to make the irreducible basic elements as simple and as few as possible without having to surrender the adequate representation of a single datum of experience.(几乎无可否认,所有理论的最高目标在于使那些不可简化的基本元素尽可能简单,并且在数目上尽可能少,同时又不至于放弃对任何单一经验数据的充分表征。)」
这完整原句显然比简化版复杂得多,直译过来挺难懂。我帮你用大白话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
构建任何理论体系,最高目标就是把最底层、最基础的那几个「零件」弄得又简单又少,能用一个螺丝解决的问题绝不加两个螺帽。但这里有个至关重要的底线——你搭建起来的这套东西,必须能原原本本、不打折扣地解释清楚现实中遇到的每一个具体情况,哪怕这个情况再不起眼、再特殊,都不能为了图省事就把它忽略掉,或者含糊其辞地糊弄过去。
你看,爱因斯坦的原话其实把边界讲得很清楚的,当我们完整理解了他的原意,回到投资中,我们就会有新的感悟。
我们推崇「大道至简」,是强调做好投资要抓住核心原则,比如「不懂不投」、「长期持有好资产」、「分散风险」、「价格要合理」、「关注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这些根本性的理念。把这些真正理解透、运用好,远比沉迷于复杂的指标、高频的交易策略要靠谱得多,这是「至简」的智慧,能帮我们避开很多市场的噪音和误区。
但正如前面反复提醒,至简≠过简。我们有的时候会为了追求表面的「简单省心」,把投资简化成了刻板的教条。比如,认为「只买指数基金就万事大吉」,却完全忽略了市场估值高低、行业兴衰周期、以及自身实际的资金需求;或者,迷信「低市盈率就是好股票,闭眼买入准没错」,结果一头栽进基本面早已恶化、行业日薄西山的「价值陷阱」里;再或者,信奉「定投包治百病,任何时候开始投任何标的都稳赚」,而完全无视了起点估值是否泡沫巨大、投资标的是否优质、以及最终如何理性止盈;又或者,以为「分散就是买一堆不同的股票」,结果买的股票本质上高度关联(如同行业、同主题、同市场贝塔),风险根本没真正分散开。
为什么这些做法是危险的「过简」?关键就在于,它们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简单」,粗暴地牺牲了爱因斯坦划定的那根红线——对「任何单一经验数据」(a single datum of experience)的充分尊重和解释能力。
现实中,投资总会遇到各种「特殊情况」:某个行业可能突然被颠覆性技术冲击得七零八落;某家看似便宜的公司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债务地雷或商业模式缺陷;整个市场可能处于历史性的狂热顶峰,估值高得离谱;又或者你自己突然面临急需用钱的紧急状况。这些都不是理论上的假设,而是实实在在会发生的事情。一个真正有效的、不过简的投资体系,必须能容纳、能解释、能应对这些具体的现实挑战,而不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它们不存在。
在投资这件事上,我们永远在简化与充分理解之间寻找平衡。一方面,我们要警惕「装复杂」,别被那些披着术语外衣的噪音搞得晕头转向;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图省事」,以为抓住一句口号、一种工具,就能一劳永逸。
大道的确至简,但这个「简」,不是随波逐流、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千锤百炼之后的本质,是穿越复杂、理解复杂之后的高度提炼。
真正的投资智慧,往往藏在一句话背后的思考里牛来了,藏在「看似简单」却「足够完整」的判断体系中。
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